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这次主动向西蒙发出邀请,主要是听说这位年轻的超级财富大亨对可控核聚变感兴趣,还一度传出要为ITER项目提供资金。恰好,实验室正在推动的另外一个可控核聚变研究计划因为联邦政府最近几年持续削减相关预算而搁浅,于是主动找上门。
项目的名称叫做‘国家点火装置’。
这是实验室两年前为了申请联邦政府预算支持而特意起的一个名字,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多束高能激光叠加轰击聚变原料激发核聚变反应。不同于采用磁约束原理的托卡马克和仿星器,激光点火技术因为是通过激光轰击产生惯性力挤压,进而达到核聚变所需要的高温环境,因此被称为惯性约束核聚变。
其实,无论是托卡马克、仿星器还是激光点火,都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提出的概念。
去年开始关注这一领域之后,西蒙私下里也仔细阅读过很多资料,对于现阶段主流的几大可控核聚变研究方向有着相当的了解。
相比使用磁约束原理的托卡马克和仿星器,激光点火最大的优势,其实是可以做到小型化。一些相关领域专家就认为,如果将来要研发核聚变驱动宇宙飞船,激光点火将是最优先的选择,而体型必定庞大的托卡马克和仿星器,更适合用于建造核电站或者大型航母舰艇。
不仅如此,激光点火技术还有着备受争议的一点。
这项技术一旦成熟,同样可以用于制造核武器。不同于现阶段需要原子弹触发会造成大量辐射残留的氢弹,使用激光点火技术的氢弹不会产生辐射残留,干净,清洁,甚至可以作为常备武器使用。
可以瞬间杀死数百万人的氢弹。
干净,清洁。
听起来有些讽刺,然而,因为这一特性,激光点火氢弹可以绕过联合国《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条款限制,因为会产生严重辐射残留的核武器才被条约禁止。不得不说,人类真是想方设法都要钻空子进行自我毁灭。
西蒙是真的有意推动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发展。
不过,实地参观之后,直接打消了任何支持的念头。
主要是想多活几年。
而且,从去年产生这些想法开始,西蒙其实就一直在学习思考乃至回忆记忆中有关航天核能等领域的信息。
最深刻的是关于航天领域的一个对比。
记忆中经常能够看到有人抱怨人类航天技术的退化,连西蒙自己一度都是如此认为。
人类20世纪60年代就能够实现登录月球,结果,进入21世纪,这件事反而变得越发困难起来,甚至产生了整个登月计划都是子虚乌有骗局之类的阴谋论。
结合各种信息,西蒙发现了其中的关节。
当年的登月计划,正值美苏争霸最激烈时期,双方都是倾尽了整个国家的实力,完全不计成本。
最典型的就是美国登月所使用的土星5号重型运载火箭。
这款重型运载火箭也经常被后来者认为是人类航天技术退化的一个标志。
当年的土星5号能够实现最高140吨的近地轨道有效载荷,然而,几十年后,再没有什么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能够突破100吨,哪怕是备受推崇的SpaceX公司的重型猎鹰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载荷也只有64吨。
如果只看这一对比数字,绝对是完全的退化。
然而,大部分人其实都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成本!
土星5号的制造成本,在当时那个年代,每枚达到5亿美元,而当时美国最先进的企业号核动力航母,造价才4.5亿美元。新世纪之后,美国的核动力航母造价已经暴涨到100亿美元,按照这一标准计算,当年土星5号的制造成本,基本上也是百亿美元级别。
那么,SpaceX的重型猎鹰成本又是多少呢?
6000万美元!
140吨对比64吨。
100亿美元对比6000万美元。
退化?
不存在的。
究其根本原因,只是这个年代世界各国都很难再以倾国之力去做一件事情。
真正的倾国之力。
不过,这件事对西蒙最大的启发其实是另外一方面,或许,如果当年的土星5号由SpaceX这样的公司来做,而不是政府主导,然后被各大供应商当作肥肉,或许也不需要4.5亿美元,可能当时的4500万美元就已经足够。
没错。
任何国家,任何体制,政府主导都难免出现严重浪费的弊端。
这绝对不只是航天领域。
对于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同样如此。
就像因为苏联解体而在最近几年连续被搁置的ITER和国家点火装置等项目,都是动辄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难道,真的需要这么多钱吗?
SpaceX为什么能够做到那么低廉的价格,关键就在于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丧心病狂地压缩成本。
波音、洛克希德马丁乃至其他国家的国有航天企业躺在政府拨款的温床上不思进取,拿着依旧停留在五六十年代技术水准的方案进行全球采购,完全不考虑性价比,并且经常以自身的全球采购策略为荣。
SpaceX却是大部分零件都实现自产,而且,波音这些巨头采用的价值百万美元的部件,SpaceX却是能用几万甚至几千美元就自己做出来,这直接造成了哪怕当局把波音洛马当亲儿子来疼,也根本无法与SpaceX竞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